5月18日晚上,由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智库共同主办的“预见未来,智者先行”大咖圆桌会第六期圆满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经济增长:聚焦碳达峰与碳中和”。出席会议的嘉宾有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唐忆文,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胡静,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洪,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会议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晏主持。
首先,张军院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平安集团和复旦大学共同发起建立的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以及一系列复旦和平安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成果,并对中心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张院长指出,举办本系列圆桌会的初心,就是要弄清楚碳达峰和碳中和这样一个话题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关键意义,厘清在这个领域国际上和国内的争议点在哪里,以及要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
在接下来的主题演讲环节,各位参会嘉宾就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
胡静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位发表演讲的是胡静主任,她通过多个国家在低碳经济上的政策和实践案例,与嘉宾们探讨了我国可借鉴的国际经验。首先,胡主任系统地讲解了领导人气候峰会中美国、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减排目标,介绍了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英国《绿色工业革命计划》、美国《零碳排放行动计划》。她指出,一个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条件以及体制机制是否足够灵活,是影响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日本的碳减排案例值得我们从中学习并吸取教训,我们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时需要特别关注成本效益是否具备条件。
之后,她重点讲解了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上海的机遇与挑战。上海经济目前仍不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所以相对来讲,资源能源消耗高,投入产出的效率也亟待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以降碳为总抓手。
胡主任指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本质是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升级、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壮大绿色环保产业、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构建绿色供应链。
最后,胡主任提出城市和区域的低碳发展的三步走路径:一是做好需求侧的管理,二是考虑技术路径的选择,结合优势技术和优势产业,三是是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由此走出一条低排放、高效益的发展路线。
第二位发表演讲的是唐忆文所长。唐所长指出,碳达峰与碳中和是全人类鲜有的可以共同探讨的主题,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绿色竞争力一定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如今很多在全球有着引领和主导性的企业都在进行产业链的绿色更新,传统企业面临压力。
接着,唐所长以光伏组件举例,阐明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可以使光伏发电成本降到6美分,极具市场竞争力。她指出,碳中和是一次科技革命,也是带有一定颠覆性的体制机制革命,资本在其中一定充当着重要角色。
此外,唐所长指出,电力系统的革命的核心其一是电源,其二是电网,其三是储能。未来在电源环节上会呈现集中加分布式并重的格局,电网建设上需要构建出智能能源网,储能会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网络的关键。最后,她提出五大理念、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人民城市等理念的相互协同,可以助力上海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
第三位发表演讲的是朱洪院长,他主要探讨了交通领域的碳达峰与碳中和。首先,他结合PM2.5、二氧化碳等排放情况,引出交通引发的环境问题讨论。朱院长指出,交通的目标是多元的,在个人层面上我们追求的是便捷和舒适,社会层面上我们更多关注安全和有序,在全球层面上来看,绿色逐渐成为交通的重要目标。
接着,他谈到了低碳交通的内涵,即不单纯关注交通设施可承受的交通负荷,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综合交通体系如何能够最大程度的支撑经济、环境、社会的统筹发展,以满足增长性需求和约束性要求。
此外,朱院长还对长三角联动节能减排、交通领域碳排放统计边界、交通领域“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等问题提出观点。他指出,要实现“双碳”目标,一要优化空间结构,控制出行总量和距离;二要优化交通结构,控制高碳的交通方式;三要能源优化节能技改排放管理,控制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四要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来控制单位运输量碳排放。
最后,朱院长提出低碳不是交通政策的唯一目标,我们要结合安全和秩序、土地资源有限性、服务水平和节能减排的平衡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交通政策的制定。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李志青主任,他的演讲主题是考虑气候变化应对的经济增长。首先,李主任从气候变化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展开,引出考虑气候变化应对的经济增长的主题,他从减排的成本源自于技术成本和经济成本的角度,讲解了为什么减排一开始减排比较容易,越往后减排越难,并结合实证结果阐明了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之后,李主任通过碳中和下的理论碳价和原状态之下的对比,结合图表进行了碳中和背景下的资本、就业、消费和进出口等领域未来的趋势展望。
最后李主任提出,碳中和与碳达峰,是需要牺牲经济的质量和体量来实现,还是可以用其他方法实现?这一问题引发了与会嘉宾的热烈讨论。
精彩的主题演讲结束后,与会嘉宾和听众就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专家们认为,今天讨论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有一个潜在的市场问题,要达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依赖市场来实现。此外,碳中和将会引起一次具有颠覆性的科技革命,也会引发一次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以降碳为总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会是未来长期研究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