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上海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表彰对象的公示》,表彰近年来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上海市优秀学者和优秀成果。包括4名学术贡献奖、19名学术新锐奖、59项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5项,二等奖44项)、...
2025年9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中国智库综合评价研究项目(2025)评审结果。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RICE)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2025年AMI智库”名单,品牌会议“‘中国大问题’讲堂”荣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十年回顾参考案例”。复旦大...
9月12日下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名家讲坛”第101期、新学期第一次课程在大金报告厅重磅开讲。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以“从世界看中国经济的未来”为主题,面向经济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了一堂丰富精彩的课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许闲老师主持本场讲座,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福山论断之迷思简短的寒暄和寄语后,张军老师正式开始讲授课...
2025年9月16日中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在相辉堂北堂隆重举行。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老师向同学们寄语。各位老师、各位2025级的新同学们:今天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来自于全国和32个国家和地区的283名本科新同学和550位研究生新同学今天成为了经济学院的一员,我非常激动,我在这里代表学院,再次感谢大家选择经院!感谢大家选择了复旦...
2025年9月10日,第41个教师节如约而至,2025年“钟扬式”好老师、好团队名单揭晓,他们以钟扬同志为标杆,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和实践育人方面贡献突出,经济学院陈钊教授获此奖项表彰。陈钊教授——“钟扬式”好老师陈钊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经济学(季刊)...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依然只会选择复旦。”今天(9月9日)下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张军在正大体育馆,面向3000余名2025级本科新生,深情回顾他与复旦44年的故事,以《复旦何以在我心中》为题,为这群“新复旦人”带来新学期“强国之路”思政大课的第一讲。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作开篇导读,副校长周磊主持。金力表示,今天这门课是...
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获奖近日,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入选名单公布,复旦大学在本次活动中入选9个奖项,其中特等奖2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同时,复旦大学入选本次活动优秀组织奖单位。经济学院章元教授团队荣获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特等奖。由经济学院章元教授主讲的“发展经济学:中国视角”是经济学院本科拔尖计...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集中申报期项目的评审结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获得资助11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
你可能好奇,尽管人均GDP还那么低,中国为什么能在很多领域达到技术的前沿?它怎么能把它所生产的一流技术产品的价格做到这么低?无论如何,中国的超级规模是一个重要的答案。7月15日,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在 Project Syndicate 发表深度分析文章Demystifying China’s Manufacturing Success。全文发表于 Project Syndicat...
2025年6月19日上午,"沪澳经济学术交流"座谈会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成功举办。澳门社会科学学会理事长、澳门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关锋,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澳门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国强率领澳门社会科学学会一行莅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经济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王之,美国布朗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及研究生导师。王之的研究领域聚焦于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特别关注土地利用政策对于产业集聚、城市空间模式、地方福利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她的研究还从区域和空间维度出发,深入探讨了环保、教育及生育等公共政策的效果。研究成果已在Review of Economics and...
4月21日,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在 Project Syndicate 发表深度分析文章,阐释中国提振消费驱动的政策逻辑与经济前景。文章指出,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整叠加地方财政紧缩,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信心形成制约。面对这一现实,政策重心正逐步从短期刺激转向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和公共服务保障的结构性安排。文章梳理了近期围绕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