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MORE
简报 | RICE-CCES沙龙系列·第30期:巨灾经济学视角下的疫情分析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0-03-07

2020年3月8日,在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之际,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学者们齐聚互联网,从经济学视角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疫情分析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生会、复旦大学学生会和复旦大学研究生会联合举办,在腾讯会议进行,与此同时,在钉钉内部群和哔哩哔哩网站同步进行直播。各位专家以Gernot Wagner和Martin Weitzman的《Climate Shock :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 Hotter Planet》为引,以线上读书交流会的形式,交流分享了关于疫情的观点和看法。 

寇宗来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寇宗来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寇老师在讲座中为大家介绍了《Climate Shock :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 Hotter Planet》一书中作者的核心观点,以及寇老师对于《Climate shock》中理论的思想延伸。寇老师详细分析了该书作者强调的气候变化的四个特征,即全球性、长期性、不可逆转性和不确定性,然后也介绍了作者对三种应对方案的优劣比较:税收、排放、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之后,寇老师谈了一些自己的读书心得。他指出未来的人类可能要面临的生存灾难,不止全球气候变化,还有如核攻击、超级细菌和病毒、小行星撞地球、人工智能等。应对这样的小概率却可能发展成巨大的生存灾难时,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就不一定那么合适。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找到合适的社会乃至全球治理模式,以便在经济增长与巨灾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类似于资本市场投资中既要把握趋势又要应对波动的道理一样,核心的要点是要“未雨绸缪”,通过牺牲一点经济增长率的方式而提高经济体系的稳健性。

张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分享了关于疫情对于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方法,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疫情与经济的精彩回顾和点评。张老师提到了在疫情影响的分析框架里,流行病学和经济学可以结合,一些流行病学的模型对经济分析具有重要价值。两者在方法论上存在着学科交叉和合作之处。对于此次疫情可能造成的经济影响,张老师自己估计,今年的GDP增速有所降低但不会超过1个点,全年GDP增速将在5-5.5%之间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因为一季度负增长的可能性极小,而且从2月中旬开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积极采取两手抓的政策,尽快复工复产,尽可能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张老师还提出此次疫情也会为经济结构和发展质量的改善与提升提供机会,服务业会更多朝向无接触的商业模式发展;新的科技基础设施将会进一步发展;未来的教育模式多元化趋势会更加明显。

陈诗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党组织书记陈诗一教授,对《Climate Shock》一书从环境角度做出了专业的解读,并分享了这本书对于我们环境以及对这此疫情防控的一些启示。陈老师认为政府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包括公共医疗卫生在内的公共服务的投入。我们应当充分关注到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显然长期发展必需品做不好也会影响短期的增长。此外,行政命令动员式的、临时的应对措施的效果是短期的、有限的。在疫情期间推出各种政策,要注意针对性、有效性、经济性和政策的长期效果。陈老师还强调无论是在气候危机还是新冠疫情这类全球性灾难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应当全球共同面对。

许 闲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主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保险系主任许闲教授,从次生灾害、保险业抗疫工作、疫情对保险业影响三个方面分享了保险行业视角下的新冠疫情。许老师谈到了商业保险在此次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既包括传统保险中对患者生病后的损失赔付,也涉及了商业保险在疫情中的创新。保险业注重参与到疫情以后的整个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风险,推出了营业中断保险、雇主责任保险等险种,把新冠肺炎引起雇主的责任纳入到保障范围,补偿企业没有办法进行继续的营业的损失。许老师指出疫情之后健康险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在未来保险将更多参与到整个社会风险的管理,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的大的融合的趋势会更加明显。

封 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系主任封进教授,主要介绍了疫情成本负担的度量、目前医疗卫生状况的保障能力、以及医疗卫生改革可能的方向。对于疫情的成本负担,封老师提到不仅要考虑疾病救治的成本,还应当考虑到不同应对措施潜在的超额负担。对此次疫情,疾病本身的成本是有限的,对医保基金平衡来讲问题是可控的。但是在对病毒预防中所造成的经济的超额负担是一个更大的冲击。谈到目前对于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封老师指出:自2003年后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投入,并建设了较为健全的疾控体系,但在疫情中仍暴露出不少短板。下一步的医疗改革中将可能从公共卫生体系的强化、构建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提升日常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管理的能力这三个方面入手。

章 元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章元教授,向大家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当前的扶贫攻坚战略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并且初步评估了此次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增速的影响。章元教授指出,疫情会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对扶贫攻坚带来压力:一是疫情阻击战期间所实施的交通管制会导致2个多亿的农民工外出打工相对于去年推迟至少一个月,二是和农业相关的中小企业会出现经营风险并影响农户的就业以及生产,三是疫情冲击导致外部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也会降低出口部门对农民工的就业需求,四是城镇居民在疫情期间的消费被抑制,对农副产品的消费也有所下降,特别是城市部门的住宿、餐饮业。随后章元教授通过统计数字的列举,向我们说明了尽管疫情会给经济增速和扶贫攻坚带来负面影响,但从过去几年中我国所完成脱贫任务的人口数来看,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全体贫困户脱贫的宏伟目标依然可以完成。最后,章元教授将此次疫情与2003年的SARS进行对比,将两次疫情发生时中国的产业结构、融入全球化的深度、政策选择集、周边及欧美国家疫情暴发的可能性等因素考虑在内,就此次疫情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可能幅度进行了评估。

兰小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兰小欢副教授,解答了疫情冲击对于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问题,指出在此次疫情中中国对于一些应急商品的扩大生产,使得中国相对其他的国家在价格和产能的优势上进一步加大,并表示不是特别担心全球产业链离开中国。兰老师还指出,这次冲击给了大家一个直观判断各国应对冲击能力的机会,同时对本国来说,行业的冲击会使各种替代人力技术加速,而不同行业的应对能力也是不同的。接着兰老师分析了抗疫期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随着我们国家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央政府面对全局性的冲击就必须保持全局的应对协调能力,并且处理好全局的协调能力和地方对于资源的占有方面的平衡。

章 奇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章奇副教授,向大家分析了为什么这次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给大家带来如此大的冲击感,并向大家介绍了背后的治理问题。章老师认为这次的疫情通过影响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会同时冲击供给和需求;另外,疫情在各国间传播的趋势,对整个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和需求的冲击都是全球性的;且时机不巧的是,疫情到来时我们的经济已经处于一个下行区间,疫情放大了我们的负面预期。在治理问题方面,章奇教授指出,理论上支持性或者刺激性的经济政策要扶持的重点对象应该是冲击比较严重的企业,但政策实施成本会比较高。考虑到疫情对各方面的全面影响,因此政策短期内应该更加重视用普惠性质的不加甄别的民生扶持以减缓社会需求的下降;同时应当加快供给侧的改革,尤其是推动国有方面的改革;还应当在医疗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并要使得资源投入的分布更均匀;对于社会经济的治理也不能采取粗放的一刀切模式,应当具体问题具体讨论。

奚锡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助理教授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奚锡灿助理教授,补充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信任危机问题。奚老师强调了社会信任机制的破坏可能会使得疫情对经济影响的负面效应具有长期性,而在不确定性消除的过程里,个人或者政府都很容易过度反应,发生很多的误判。此外,奚老师认为疫情所暴露的问题,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在医疗、公共卫生、环境、教育等领域对人的投资的不足,能够使我们重新考虑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间的平衡发展。同时,疫情也有可能会使地方政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制和审核,如医用口罩的生产资质审批问题,而这些减少审批、减少监管的办法能不能推广到其他的企业,值得期待。

王永钦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绿庭新兴金融业态研究中心主任王永钦教授,重点讲述了疫情对于金融、实体经济的影响。王老师将此次疫情与08年金融危机类比,指出疫情通过影响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金融市场,反过来进一步又影响了实体经济,从而形成闭环。王老师分析了疫情导致风险利率提高、金融机构困难、债务上升等方方面面的结果,提出可以采取非常规的(结构性)货币政策、非常规的财政政策和债务核销的政策,来降低不确定性,提升杠杆水平,提高市场的流动性,避免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张 晏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晏副教授,从对比2019年11月RICE智库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和政策建议切入,认为中国经济的深层问题和解决途径在本质上并没有大的变化。这次疫情的冲击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中国的应急管理体制具有一些优势,但在人口流动更频繁、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的背景下,政府还可以做什么,地方政府应该如何完善职能,如何协调社会组织及私人力量提供公共品,都需要重新审视。接着,张老师指出由疫情所引起的消费下降在未来的反弹幅度总体有限,之前消费分级中表现突出的新兴消费群体将面临更大的收入下降可能性,而消费刺激政策的效果一般也不持久。同时在投资方面,应当从供给侧的角度提高投资的质量,而不提倡发起大量政府主导式的投资。最后,张老师认为在有限的财政扩张空间中,要强调中央政府的担当,并应密切关注未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

陈 钊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钊教授,分享了企业或者是个人救助和信息公开方面的问题。陈老师指出,在疫情前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干预时间窗口的,我们需要总结的是怎么样加强危机应对的协调。陈老师强调信息公开是维系信任的前提,而此次疫情中更多的及时信息公开还是有所保留,我们应当设置一定的制度保障,使人们可以在类似突发性疫情前期短暂的窗口期进行更好的干预。关于疫情过后企业救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陈老师指出救助方式需要有区别对待,比如企业受冲击程度大小不同,对待方式也要有所不同,但是原则上救助不应该直接面向特定的企业,而是应该设定客观的规则,否则将因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出现扭曲。

本次讲座吸引了7000余人在线收听,氛围热烈,听众踊跃进行提问,各位老师进行了相应的解答,大家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并期待能够继续推出更多的线上讲座。

上一条:简报 | RICE-CCES沙龙系列·第31期:议两会

下一条:简报 | RICE-CCES沙龙系列·第29期:2020年中国与全球经济形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