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会于3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数百位中外嘉宾实现了新冠疫情三年来的首次线下相聚。2023年会以“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为主题,围绕大家共同关心的经济增长、开放合作、产业链韧性、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经济等重大议题进行交流研讨,以促进各方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中国,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世界变化,共同传递以合作促发展的理性声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发表主旨演讲。逾百位世界500强或行业领军企业的董事长或首席执行官、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国际著名学者来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新一届政府各部委及地方政府负责人也集体亮相“开门迎客”,各方携手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共享机遇,在合作中应对挑战,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在“拓展消费新场景”分论坛中发表了题为“让中国家庭有更稳定的消费能力”的主旨演讲。
张军在发言中回顾了过去25年来中国消费占GDP比重的变动趋势。长期以来,无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中高收入国家进行比较,虽然中国统计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如部分收入和消费未统计在内,特别是住房消费支出被低估,但总体来看,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相对偏低。同时可以看到,东亚国家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偏低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东亚国家节俭的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家庭会持有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导致当期消费支出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当讨论中国居民消费问题时,必须看到这一文化特点。
张军还认为,消费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与服务业发展状况相关。当一国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统计范畴来看,社会零售覆盖的消费种类不会再有太大增长空间。发达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在居民消费支出上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居民消费更多来自于服务业相关的消费品,而后者居民消费更多来自于制造业相关的消费品。从日本的发展经历也可以看到,服务业受到较为严格的管制、开放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是在总量层面造成居民消费占比相对偏低的重要原因。中国若要在消费占比上取得实质性提升,需要更大力度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最近两年,中国居民储蓄大幅增加事实上也反映了消费领域迫切需要解决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生育等领域的问题。要提升当期消费支出,政府还需要减轻居民支出负担。应推出基于家庭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项目,让中国的家庭有一个更加稳定、长远、可预期的政策框架,从而稳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文章来源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