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复旦大学RICE-CCES公共政策讲座第8期在经济学院710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期讲座由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创建院长姚树洁教授对中国股市泡沫形成及破裂的经济心理学剖析进行了分享。陈熙博士主持了讲座,经济学院的师生和研究人员参与了讨论。
姚教授结合自身在2000年经历的英国科技泡沫的经历,从经济心理学角度比较分析了2007-2008年股市泡沫和2014-2015年泡沫之间的形成与破灭机理。姚教授首先介绍了2014年10月中国牛市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7年的漫长熊市累积了市场上涨的期待、房地产疲软、年轻新股民的加入、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储蓄增加等。姚教授在当时预测到了股市行情的启动,并在股指上涨至4000点左右时,根据市盈率超过20倍这一指标,指出当时股市泡沫业已形成,需要防范风险,而中车复牌则是这一轮股市泡沫破裂的触发点。
姚教授指出,股市泡沫的形成,除了理性的价格要素、宏观经济周期、短期经济波动等要素外,非理性要素中的贪婪、嫉妒和投机心理等三个要素影响很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阶层分化严重导致了中国股民普遍地存在着的贪婪、嫉妒和投机心理这三大特征,助推了股市泡沫的形成。
姚教授研究的理论创新点在于,他力图用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股市泡沫在上涨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而在泡沫破裂时,股价在短时间内急剧下跌。他提出,赚钱时,每赚一个单位的钱所带来的幸福指数是递减的,即边际效益递减;而亏钱时,每亏损一个单位的钱所带来的痛苦指数是递增的,即边际效益递增。因此,当股市开始下跌时,股民出逃的速度会非常快,带来股价的快速下跌。
最后,姚教授指出,2015年的股市泡沫是对2007-2008年的历史重复。股市的大起大落是对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提示股民防范风险,而不是鼓励民众盲目投资股市,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撰稿人: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