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 | RICE-CCES沙龙系列·第33期:美国大选后:中国产业链变动和资本流动的前景与趋势
前 言
2021年1月7日,由上海高校智库——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RICE-CCES沙龙“美国大选后:中国产业链变动和资本流动的前景与趋势”于腾讯会议直播室线上召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沈丁立教授,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经济研究室主任罗振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教授,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博士以及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罗长远教授出席了此次沙龙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章奇副教授主持。
沈丁立教授认为,特朗普政府时期提出的建立一个更有利于美国的全球化体系的主张已成为美国共识,因此新政府上台后在继续推动中美贸易平衡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相比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会在双边谈判的基础上,重启多边谈判并利用WTO框架,联合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国共同对中国施压。届时,中国不仅会被要求增加对美国的进口,也会增加对其它西方国家的进口。沈教授预测,在疫情恢复之后,中国对西方国家应急性物资出口会减少,若同时增加对西方国家进口,会对制造业造成一定程度抑制。中国最近签署了RCEP自贸区协定,达成了和欧洲的BIT双边投资协定,对外循环起到了助推作用。但在外部受到抑制的情况下,主要还是要通过增加基础建设投资来促进内循环。最后,沈教授指出,中美最坏的阶段已经过去,应当逐步恢复关系,双方今后有不少合作空间。中美双方应加快第一阶段协议内容的落实,尽快降低或取消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
罗振兴教授认为拜登政府上台后中美经贸关系并不会有大的改变。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首先是受制于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包括全球化进程的停滞、二战后各种红利的消失以及2008金融危机之后经济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改变。其次,特朗普政府时期的贸易保护措施已成为评价本届政府的参照系,拜登政府不得不谨慎处理上届政府留下的政治遗产,不敢贸然推翻上届政府所设置的框架。第三,2018年之后中美之间的对抗出现了新的趋势,包括非经济因素对抗增加,进入立法对抗模式以及和小群对抗模式。拜登政府执政后这些趋势不会有改变,只是在具体做法上会更加遵守规则,更加强调利用盟友的力量,并在部分领域保留和中国合作的空间。第四,由于受到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有走向分散化的趋势。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能缩短产业链,今后产业链的区域化重构将是长期趋势。最后,罗教授强调,尽管中国目前国内市场已经有相当规模,但若遭到占据全球50%市场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科技等领域的全面打压,依然会陷入相当不利的局面。因此还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张斌教授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前景。张教授表示,尽管受到疫情冲击,全球投资普遍下降,但2020年中国在吸引外资数量方面呈现出较为强劲的增长。这主要有四方面原因,首先由于中国疫情防控较为得力,在供给端能够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其次是由于中国国内信贷增长促进了国内市场的需求的提高,从而吸引了外商来华投资;第三是由于中国拥有生产规模上的优势。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时,市场会选择在生产效率高的地方投资;第四是因为中国加大了开放的力度,尤其是在金融市场方面做出了很多改变,对于外商投资更有吸引力。张教授对于产业链调整也发表了观点,他认为,随着中国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移是必然的趋势,但与此同时中国在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对于外资依然有巨大的吸引力,特别在服务业领域依然有通过改革进一步放开市场的潜力。最后,张教授强调,产业链安全并非源于开放而是垄断,因此更应该进一步打开国门,保障供给渠道的多元化才是安全的保障。
章俊首席从市场角度分享了对资本流动和产业链的看法。章首席认为,在金融资本方面,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地,全球政治层面和贸易政策层面不确定下降,投资者避险情绪也会下降,有利于金融资本全球流动。预计明年会呈现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共同复苏的态势,届时可能会有更多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寻求成长性回报,但潜在风险在于若美国通胀超预期,美联储提前收紧货币会导致资本反向回流。而在实体经济投资方面,尽管过去两年的贸易战使中国面临了产业链外移的风险,但在短期内产业链并不会大规模的外移,这是由于目前在中国之外很难找到可替代的经济体,许多在华投资的目标是中国市场,特别是疫情冲击使得全球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性加重,即便在未来几年时间里,企业也没有能力开辟中国以外的新产能。不过在长期,更多企业可能会采取自动化生产,这对于资本存量更高的发达经济体更有利,中国需要做好应对这种产业链变化冲击的准备。章首席认为,保持制造业占比的稳定,稳固实体经济根基对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只有制造业占比稳定才能维持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强大的制造业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今后必须加强制造业投资。章首席最后表示,中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区域差异较大,因此通过打通国内要素市场流通,加强产业在区域间转移,优化产业链在国内布局将会是今后的大方向。
罗长远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罗长远教授阐述了全球产业链转移的看法。罗教授认为,全球产业链转移是一个不断发生的动态过程,中国绝不会是产业链转移的终点。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可能掏空中国制造业的可能性。尽管在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会在延续贸易保护政策的基础上,重返多边外交,重返价值观外交并重启所谓的ABC(排除中国在外)战略,但这些战略在实施能够会遇到现实中的困难,因此对中国的影响有限。罗教授表示,根据经济理论,大国可能会从贸易保护政策中得利,因此特朗普时期的政策有可能在美国继续推行。但反观欧洲,由于一体化推进不利,整个欧盟无法形成一个大国,欧盟中的各国也就成为了小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美国走向贸易保护的情况下,必然需要寻求一个开放市场。拥有同样境遇的还有日本,在遭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压下,需要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市场合作,这是中国今后的机会所在。罗教授最后表示,中国在开放的内循环的主导战略之下,在打造产业链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尾 声
精彩发言之后,专家们又对中美关系未来展开了激烈讨论。最后,沙龙在热烈的氛围中落幕。
上一条:简报 | RICE-CCES沙龙系列·第34期:把脉未来经济发展新格局
下一条:简报 | RICE-CCES沙龙系列·第32期:2021经济展望:如何开启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