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百年校庆 学术岭南2024年10月25日,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教授莅临岭南大讲堂并发表学术演讲,题目为《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告诉了我们什么?》,现场座无虚席。岭南学院院长林建浩教授主持讲座。讲座现场林建浩院长首先对张军教授应邀到岭南学院讲学表示热烈欢迎,并为现场观众简要介绍了张军教授。张军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编者按从美国的视角看,《美中科技合作协定》已成为战略挑战。无论2024年谁赢得总统大选,华盛顿都将在对华科技合作问题上更加保守。对此,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石烁博士在FT中文网发表评论“《美中科技合作协定》为何举步维艰”,揭示了美国对华科技合作踟蹰不前的深层原因,并指出美中应当尽快重启谈判,为动荡的全球地缘关系注入科技合作的稳定力量。作者简介石  烁 博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平安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如何理解当下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与机遇?改革的方向又在哪里?在《瑞士在华商业调查2024》一书中,与海外诸多悲观论者常提的“多重危机”不同的是,瑞士圣加伦大学教授托马斯·卡萨斯与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分享了他们看待中国增长机遇的“多重转型”视角,文章也表达了许多瑞士在华公司对中国经济虽未言明但实际持有的乐观看法。文章的中文翻译发表于“观察者网”,我们转载全文,以飨读者。商业情绪调查通常都要关注当下的情况,...
导读:10月6日,复旦大学文科一级教授、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在第一财经“国庆大咖谈”栏目发文表示,服务业和建筑业提供了我国家庭就业和收入增长的绝大部分来源,其受疫情冲击严重,恢复缓慢,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当前制造业产能扩张,而价格下降,导致内卷现象加剧,宏观上出现通缩压力。因此,稳增长政策应从侧重制造业转向支持服务业和建筑业,促进这些行业的恢复,以保持和扩大就业、改善居民收入状况。...
关键词·就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其中在“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的部分中提出“进一步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背景下如何落实这一要求?进一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切实解决就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是必然选择。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我国的就业问题,...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为改革提供新的动能和创造新的空间。01 四个发力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总体定位是制度型开放,参照系是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路径包括国内层面的自主开放、单边开放,以及国际层面的双边开放、区域性开放和多边开放,目标是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具体安排有四个方面:一是改革外贸体制。...
近年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024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为349646亿元,同比增长4.6%,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6.7%。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6%。9月10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奚锡灿在第44期RICE-CCES沙龙“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与政策选择”发表讲话时谈及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他认为,中国已经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时代”,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对于就业的促进作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表示,宏观经济是一个流量经济,而在流量层面上,中国会经历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收缩状态。9月10日举行的RICE-CCES沙龙上,张军表示,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是近年来全球经济流量迅速收缩的“导火索”。张军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把2017年一季度的GDP作为100,去计算季环比指数,那么2024年一季度的指数是144。但如果以2017~2019这三年的指数情况,线性向前推的话,2024年一季度的GDP指数应该是146....
“疫情是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在流量上迅速收缩的导火索。”9月10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在第44期RICE-CCES沙龙“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与政策选择”,谈及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张军表示,宏观经济是一个会受到预期干扰的流量经济。一旦流量放慢,流速放缓,经济就变得困难,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虽然经济繁荣的时候,并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但经济收缩时,每个人都有感觉。他称,如果把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放到全球去看,...
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包括全社会消费需求持续下滑、企业利润下降、地方债务规模过大、全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乏力、以及外贸规模进一步增长的可持续性降低。这些挑战和压力的存在和市场对中国经济总体的预期和判断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关于这一点,实际上前几年中央就已指出,中国经济存在“预期偏弱、信心不足”的问题,这一判断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是对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问题的精准诊断。“预期偏弱、信心不足”背后的原因,...
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近日在接受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专访时谈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民企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好一个平稳和优化的政策环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我相信中国经济依然会凝聚来自底层的创业和创新活力,获得克服短期困难和挑战的势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民企发挥重要作用Q1 您认为,...
8月23日至9月1日,第二届“马路生活节”在上海举行。 新华社 发(陈浩明 摄)刺激内需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追求的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我国要完善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家电以旧换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补贴等众多举措,对繁荣居民消费具有重大意义。上海市也出台了鼓励“夜间经济”等众多举措,对提振上海市居民消费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继续动用财政补贴或者减税等措施来鼓励消费,...